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中美经贸摩擦呈持久战化的六篇雄文

全球治理 2021-02-06

全文约3900字,读完约需7分钟。


编者按:现在看来,中美经贸摩擦已持久战化。中国应当做好持久应对的思想准备,以政策耐力、政策定力应对美国攻势。向您推荐人大重阳一年多来撰写的六篇文章,全面剖析中美现状与未来。


中美贸易事关两国关系的基础

何亚非,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内容提要:


中美关系最近又出现风风雨雨,就像夏天的气候,晴空万里与雷暴狂风交替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有几点值得我们跟踪和关注:


一是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更加凸现。这使得美国政府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信誉和可靠度大为下滑,也使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大国在与美国打交道时,经常不得不做最坏打算,以防不测。


二是美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我行我素、利己主义的做法反映出,美国现在站到了全球化的对立面,带头反对全球化,要改变迄今行之有效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给全球化的发展、给美国与其他大国包括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增添了障碍和难度。


三是美国的做法试图扭转国际贸易的两条基本原则:即双边贸易并非“强买强卖”,而是“你情我愿”的自由贸易,由个人和企业按供给和需求的市场规则进行;国际贸易生产链的分工和不断挪动是全球化条件下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结果,不是人为制造的。


四是美国常常把贸易问题、地缘政治问题等都捆绑在一起,刻意造出很多谈判的“筹码”,希望借此压中国做出更多让步,以为美国攫取更多的短期商业利益。这样做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不仅将伤害中美经济关系、美国得不到实际利益,还会使整个双边关系偏离正确的轨道,出现不该有的“险情”。


中国坚持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协商和谈判来解决贸易问题,也愿意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希望美方相向而行,唯有合作,才是唯一选项。中美如发生贸易战,没有赢者。这是两国领导人达成过的共识,需要珍惜和坚守。


本文刊于2017年8月28日第一财经网,全文请点击阅读


与特朗普的经济持久战,中国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是什么?

罗思义,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内容提要:


在中美这场贸易、经济战争中,中国自身的处境固然是最重要的,但中国能否准确预判美国下一步所采取的行动也很重要。这就引出了本文的主题——为何特朗普政府拒绝接受与中国的“双赢”关系,以及特朗普政府选择“双输”逻辑的必然结果是什么。


这样的分析反过来表明,中国将中美贸易战与“长征”或“持久战”做对比,不是简简单单运用修辞学的隐喻或是仅仅体现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传统的继承,而是为我们理解当前形势提供了准确的框架。


就中美贸易战中国方面的反应而言,中国任何寄希望美国“怜悯”的示弱,都只会换来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攻击。


特朗普的真正目标是“双输”,一旦了解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目标,就会明白特朗普政府的目标不在于改善美国经济或提高美国民众的经济地位,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为什么不会因为中国让步或寻求双赢而停止。


最后,特别要提到的是,近来的很多文章提到了中国的“社会精英”——也许还有部分“经济精英”。作为知识精英意味着得准确判断形势,但正如近来发生的事件表明,他们完全是错误的。正确认识特朗普政权、支持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正是中国普通民众,这说明他们才是真正的知识精英。那些误判形势的人可能是社会精英,也可能不是社会精英。那些未能准确看清形势并对美国抱有天真幻想的人充其量只能算是“伪精英”知识分子罢了。


本文刊于2019年6月4日观察者网,全文请点击阅读


中美博弈,时与势在中国一边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内容提要:


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接下来的两国互动直接决定着这场世纪大博弈的走向。两国各界人士都有对未来、对本国握有胜算的乐观者。但客观而言,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虽与美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民心向背、发展潜力、执政团队、国际氛围等诸多角度比较,时间的天平更倾向于中国。当下美国政府对中国近乎“歇斯底里”,像极了十多年前日本在钓鱼岛、历史教科书、经贸问题上的主动发难。伴随中国改革红利的进一步爆发、对外博弈手段的进一步成熟、国力的提升的进一步持续,中美当前的摩擦有望像当年中日紧张那样迎刃而解。当然,这个进程会更漫长。


中国需要做的是,认清中美博弈的本质,照自己的发展节奏稳步前行。首先,中国需要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不必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其次,中国社会需适应中美关系竞争多于合作的新常态。中国应尽可能地团结日本、欧洲以及美国国内社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持对外的经贸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共建进程,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拓展新的海外市场,逐步树立世界大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


总之,面对“特朗普攻势”,十四亿炎黄子孙没有必要自怨自艾、妄自菲薄,更不要奢望“认怂”就能够乞求和平与怜悯。当然,我们也不宜狂妄自大。中国发展已进入了“登珠峰般的8000米稀薄地带”,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深刻地教育了中国社会。中国人越来越知道国际竞争的残酷、美国形象的虚伪、中美差距的存在。中国人放弃奢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戒骄戒躁,谨慎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万里长征”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本文编辑版刊于6月3日《光明日报》,完整版刊于观察者网。全文请点击阅读


中美两国的“拔河”比赛,谁会先泄气?

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内容提要:


中美两国的关系几十年来时好时坏,时紧时张,虽然说不上是“相敬如宾”,却也不总是“怒目而视”,偶尔有个小打小闹的,基本上都还相安无事。所以过去的四十年,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是促进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平稳的中美关系,就没有平稳的全球化,也不会出现四十年世界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中美关系四十年,就是一场从未停止的“拔河比赛”。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拔河比赛”中,中美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自己不输给对方。在某些时候,双方势均力敌时,还适当给对方一个机会,松口气,调整一下姿态,以便重新发力。所以在中美建交四十年里,中美双方的“拔河比赛”基本是个平局。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中美贸易争端,是这场“拔河比赛”中出现的小插曲,说明美国那一侧有人已经失去耐性,企图利用场外规则给中国下套,设法阻止中国的强身健体运动。用特别手段打击中国势必会影响到美国自身的发展。


中美两国之间的“拔河比赛”仍将继续,不会有终结的时候,也不能有输赢之分,那将是一场灾难。我们必须保证这是一场真正的友谊赛,不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决战。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是世界之福也是未来世界之需。


本文刊于2019年1月22日观察者网,全文请点击阅读


贸易战的本质与前瞻,中美会脱钩并冷战吗?

何伟文,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内容提要:


总的估计是贸易斗争趋于激烈,全面贸易战难以避免,但最终谈判达成协议仍有可能。总方针上,打和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总战略上,我们藐视它,因为深信最终美方无法成功。但战术上不可以忽视,要精心运作,不只准备现在,要做好中期准备。总原则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要有理有利有节。总策略上,既斗争又合作,以斗争求和合作则合作存,以退让求合作则合作亡。以斗争维护合作,以合作支持斗争。因为我们还有很大的合作的一面,斗争要硬,毫不客气。


谈判也要硬,不能以301调查为基础,只能以WTO规则为基础,停止要求单边关税,停止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打压,这是我的谈判前提。我方认为没有关税就可以谈,美国则相反,如果中国不报复就可以谈。谈判的基础必须是世贸规则,双方在WTO规则体系框架内,以其相关规则为依据,对技术转让即其他相关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平等谈判。


还有就是善用同盟军,一方面我们要联合美国国内反对特朗普单边关税的贸易组织、协会,特别是零售商协会、半导体协会、美国商会、美中贸委会、中国美国商会等。同时我们要眼睛向下,走向草根,抓好合作。面向美国广大州、县、市,广大企业,一如既往推进贸易、投资合作。不要等待。历史不是华盛顿创造的。中美互补的客观经济规律,任何一个政治家也无法颠覆。中美建交近40年,政治、经贸摩擦始终未断,双边贸易额却增长了240倍,为人类文明史以来所仅见。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信心。


本文刊于2018年10月15日大国策智库公众号,原标题为《中美贸易战——硝烟下的思考与前瞻》,全文请点击阅读


保持定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


美方政治经济利益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一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比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有名义上的合理性、政治上的便利性和技术上的歧视性,用极限施压来奏效。中美贸易摩擦实质上展示的是美国所奉行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对此中国应积极主动应对。二是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贸易摩擦并不是以实现国民的全面福祉为首要目标,而是为了实现党派政治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益集团使然。作为竞选政治献金的提供者、铁锈地带的钢铁集团等财团及利益集团都直接左右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决策。四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保持了接近双位数的增长速度,入世十年经济总量就迅速从世界第六名跃升到第二位,中国后发优势令美国感到了威胁。


中美贸易摩擦的结果到底如何还要靠实力说话。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在保持战略定力的情况下,不仅要反制美国且要自主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把中国做强才是应对美国的永久之道。


本文刊于2018年6月28日《中国经济时报》,全文请点击阅读



更多阅读:

【荐读】百年大变局——含义、认识与未来经济挑战

【思享】改革的时间是人民借给我们的

【关注】刘英:中国经济上半场,增长步伐始终保持稳健

【锐评】刁大明:特朗普怼女议员,或将使民主党自乱阵脚

【深度】张敬伟: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亚洲大国智库90强”。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